My responsibilities
主导端到端设计流程,从用户研究到最终 UI 交付
开展用户研究、市场调研与可用性测试
制作线框图与交互式原型
构建设计系统并完成规范文档
The impact
作为课程选课系统的 UX 负责人,我与 IDM 系的相关利益方紧密合作,将原本混乱、信息过载的体验,重塑为直观的界面,帮助学生更自信地做出选择。
通过重新设计核心交互模型,我把一个令人沮丧的流程,转变成学生口中“清爽直观”的体验。
选课时间缩短 45%
报名错误减少 60%
用户满意度提升 85%
key reflections
Iteration is Critical:
最有价值的改进来自于持续的用户测试与迭代。每一轮反馈都会带来新的洞察,帮助我不断打磨和优化整体体验。
Simplicity Requires Complexity:
打造简洁的用户体验,往往需要在背后解决复杂的问题。真正的挑战在于,让这些复杂的流程在用户眼中显得毫不费力。
Data-Driven Decision Making:
每一个重要的设计决策都有用户研究或测试数据作为支撑。这种方法不仅验证了假设,也帮助更高效地确定功能的优先级。
Balance is Key:
在功能与简洁之间找到平衡至关重要。用户既希望拥有强大的功能,同时也需要一个不会让他们感到负担的界面。
Process
1
2
3
4
Challenge 1
从个人痛点到产品机会:重塑选课体验
Initial thought
作为一名 IDM 学生,我曾经在某个夜晚盯着电脑屏幕,满心挫败地花了好几个小时却仍没理清课程安排。在 NYU Albert 上排课时,我开了无数个浏览器标签来对比不同课程,结果直到完成整个选课流程后才发现——我精心挑选的两门课竟然时间冲突。
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思考:
“这只是我个人的挫败感,还是其他同学也正经历着同样的困扰?”
通过研究,我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机会点:
The opportunity
最初的调研让我发现,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各种解决方案,但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全面满足学生的需求。问题并不仅仅是“如何选课”,而是需要一个直观、高效的系统,帮助学生在学业规划中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如果,我们能创造一个平台,不仅让选课流程更简单,还能帮助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,会怎样呢?
The breakdown
How I got there
在整合研究数据之后的某个深夜,我坐在书桌前,周围堆满了用户反馈笔记和竞品分析。问题的复杂性让人望而生畏,但我清楚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。
我问自己:
如何才能把这个复杂的选课系统拆解成可管理、可解决的部分?
Solution exploration
Course Comparison Challenge
Time Conflict Detection
Repetitive Process Solution
Tracking Features
Challenge 2
从个人痛点到产品契机:重塑选课体验
Design decision 1
Course Comparison: Tables vs Cards Dilemma
盯着最初的草图时,我意识到:虽然卡片式布局很流行,但它可能无法真正满足核心需求。
我开始思考:
“什么更重要——视觉吸引力,还是功能效率?”
在参考了 Material Design 的设计规范并结合用户行为分析后,我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是能够同时对比课程的关键信息——课程时间、授课老师、学分等。于是,我决定采用表格布局,而不是卡片布局。
数据也印证了这一选择:
表格可以并排清晰地展示关键信息,便于直接对比
卡片虽然在视觉上更吸引人,但会让直接对比变得困难
学生可以横向浏览同一属性在不同课程中的对比,更高效地做出选择
Design decision 2
Four-Course Comparison Limit
在可用性测试中,我注意到学生在同时对比越来越多课程时,挫败感也随之增加。
这让我开始思考:
“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,最多能有效对比多少门课程?”
通过对用户行为和测试数据的分析,我发现:
大多数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同时对比 3–4 门课程
超过 4 门课程后,认知负荷明显过高
一旦超过 4 门,屏幕布局也会变得杂乱无序
Design decision 3
Conflict Detection: 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
在用户测试中,我注意到学生经常忽视系统给出的冲突提醒,结果在后续流程中才发现问题,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。
这让我开始思考:
“如何在问题发生前就避免这种挫败?提醒学生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什么时候?”
基于 Material Design 3 的规范与最佳实践,我做了以下设计:
显眼的蓝色横幅用于首次冲突提醒
Material Design 3 指南明确建议使用横幅展示重要的系统信息
蓝色能传递紧迫感,但不会像红色那样带来焦虑(红色更适用于错误提示)
横幅横跨整个界面宽度,几乎不可能被忽略
将主要按钮标签改为 “Conflict” 以便立即识别
符合 Material Design 的显性标注原则
用户反馈显示,“Conflict” 一词能被立即理解
热点图研究表明,用户对具体的动作词反应更快
“Conflict” 直接描述了问题,比委婉表述更清晰
Design decision 4
Course Selection: The Power of Simplicity
在观察学生使用带有复选框的原型时,我注意到他们表现出犹豫和困惑。界面虽然能用,但并不直观。
在参考了 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后,我决定采用 单一按钮 的方案来替代复选框,原因有三点:
聚焦主要操作
Apple 的指南强调清晰、突出的主要操作入口
单一按钮能为用户提供明确的操作路径
分析发现,复选框反而造成了“选择困难”
提升视觉清晰度
复选框增加了不必要的视觉噪音
多个选择点让界面变得混乱
学生对操作顺序感到不确定
优化层级结构
单一按钮在界面中更具视觉突出性
建立了清晰的视觉层级
让主要操作一目了然